【原文】
宾如主人服,赞者玄端从之,立于外门之外〔1〕。摈者告。主人迎出门左,西面再拜。宾答拜。主人揖赞者〔2〕,与宾揖,先入〔3〕。每曲揖〔4〕,至于庙门,揖入。三揖至于阶〔5〕,三让。主人升,立于序端〔6〕,西面。宾西序,东面。赞者盥于洗西〔7〕,升,立于房中,西面,南上〔8〕。
【注释】
〔1〕外门:即大门。
〔2〕揖:行揖礼,即拱手为礼。
〔3〕先入:主人先入大门,意在为宾导行。
〔4〕每曲揖:曲,拐弯处。每行至拐弯处,主人皆与宾行揖礼。案庙门在大门内东边,入大门后将向东拐,揖,行至庙门前将向北拐入庙门,又揖。
〔5〕三揖至于阶:这是说主人与宾入庙门后,行进中又互揖了三次,分别行至东西阶前。案主人与宾进庙门至庭前,揖,然后分别向左右行,此一揖;左、右行至对应着北边堂的东西阶处,揖,然后分别向北行,此二揖;北行至庭三分之二当碑处,又揖,然后分别行至东西阶前,此即所谓三揖。
〔6〕序端:此指东序南端。
〔7〕赞者:指宾赞者。案此篇除第17节,凡言赞者,皆指宾赞者。若是主人赞者,则必标明“主人”二字。
〔8〕南上:案主人赞者先已在房中面朝西而立,宾赞者入房后,在主人赞者的南边,也面朝西而立,以宾赞者所在南边的位置为上位。
【翻译】
宾穿着和主人同样的服装,赞者穿着玄端服跟随着宾,二人来到主人家,站在大门外。摈者向主人报告宾到来。主人从大门左侧出来迎接,面朝西向宾行再拜礼。宾回礼答拜。主人向赞者行揖礼,又揖请宾入门,然后自己先入为宾做前导。每行至拐弯处,主人与宾都要互行揖礼。行至庙门前,主人与宾又互揖而后进入庙门。进庙后,主人与宾在行进中又先后互揖了三次,分别来到东、西阶前。将要升阶时,主人与宾又互相谦让了三次。主人升堂,站在东序南端,面朝西。宾升堂后站在西序南端,面朝东。赞者到洗的西边就洗盥手,然后从西阶升堂,进入东房中,面朝西,站在主人赞者南边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