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

《仪礼》是儒家礼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不仅对于研究儒家的礼学,而且对于研究古人的思想、生活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等,都有重要意义。全书共十七篇,在唐朝以前被尊为“礼经”,内容涉及士冠、士昏、士相见、乡饮酒、乡射、燕礼、聘礼、觐礼、丧礼等,是中国最早最全面的关于政治社会生活礼仪的典籍,涉及上古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先秦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的基础核心经典。

关于书名

《仪礼》这个书名是后起的。先秦时期,《仪礼》只单称《礼》。如《礼记·经解》曰:“恭俭庄敬,《礼》教也。”《庄子·天运篇》记孔子曰:“丘治《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以上引文中的《礼》,都是指的《仪礼》。

汉代《仪礼》亦单称《礼》,又称《士礼》,又称《礼经》。如《史记·儒林列传》曰:

言《礼》自鲁高堂生。

诸学者多言《礼》,而鲁高堂生最本。《礼》固自孔子时而其经不具,及至秦焚书,书散亡益多,于今独有《士礼》,高堂生能言之。

鲁徐生善为容,……传子至孙徐延、徐襄。襄,其天姿善为容,不能通《礼经》。

《仪礼》在汉代还有《礼记》的名称(非同于大、小戴之《礼记》)。阮元曰:“按《礼经》在汉只称为《礼》,亦曰《礼记》;《熹平石经》有《仪礼》,载洪适《隶释》,而戴延之谓之《礼记》是也。无称《仪礼》者。”(《仪礼注疏》卷一《校勘记》)洪业先生亦持此说,其主要根据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既曰“《礼记》出自孔氏”,在《儒林列传》中又曰“于今独有《士礼》”,是《世家》之《礼记》即《儒林》之《士礼》无疑(见《仪礼引得序》)。阮、洪二氏之说都不错。我们还可以找出一些证据来。如郑玄注《诗经·采蘩》引《仪礼·少牢》经文,而曰“《礼记》:‘主妇髲鬄。’”郭璞注《尔雅·释言》引《仪礼·有司》经文,而曰“《礼记》曰:‘厞用席。’”郭璞是晋人,盖袭用汉时书名。

汉代无《仪礼》之名,对此,古今学者皆无疑义。陈梦家说,两《汉书》中,“从未出现《仪礼》的名目”,并由此推断武威出土汉简本《仪礼》,“若有大题应是《礼》”(《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4年版,第13页)。

《仪礼》之名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今已很难确考。《晋书·荀崧传》记载荀崧上疏请求增立博士,其中有“郑《仪礼》博士一人”。这说明最迟在东晋元帝时,已经有《仪礼》之名了。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