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记》。大夫与,则公士为宾〔1〕。使能,不宿戒。其牲,狗也,亨于堂东北。尊绤幂,宾至彻之。蒲筵缁布纯。西序之席北上〔2〕。献用爵,其他用觯。以爵拜者不徒作。荐脯醢用笾,五膱〔3〕,祭半膱横于上。醢以豆,出自东房〔4〕。膱长二尺二寸。俎由东壁,自西阶升。宾俎脊、胁、肩、肺,主人俎脊、胁、臂、肺。肺皆离,皆右体也,进腠。凡举爵,三作而不徒爵〔5〕。凡奠者于左,将举者于右。众宾之长一人辞洗如宾礼。若有诸公,则如宾礼;大夫如介礼〔6〕。无诸公,则大夫如宾礼。乐作,大夫不入。乐正与立者齿。三笙一和而成声〔7〕。献工与笙,取爵于上篚,既献奠于下篚;其笙则献诸西阶上。立者东面,北上。司正既举觯而荐诸其位〔8〕。三耦者,使弟子,司射前戒之。司射之弓矢与扑,倚于西阶之西。司射既袒、决、遂而升,司马阶前命张侯,遂命倚旌〔9〕。凡侯:天子熊侯,白质;诸侯麋侯,赤质〔10〕;大夫布侯〔11〕,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凡画者丹质。射自楹间〔12〕。物长如笴,其间容弓,距随长武〔13〕。序则物当栋,堂则物当楣。命负侯者由其位。凡适堂西,皆出入于司马之南。唯宾与大夫皆降,遂西取弓矢。旌各以其物〔14〕。无物〔15〕,则以白羽与朱羽糅〔16〕,杠长三仞〔17〕,以鸿脰韬上二寻〔18〕。凡挟矢,于二指之间横之〔19〕。司射在司马之北。司马无事不执弓。始射获而未释获,复释获,复用乐行之〔20〕。上射于右。楅长三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龙首,其中虵交〔21〕,韦当〔22〕,楅髤〔23〕。横而拳之〔24〕,南面坐而奠之,南北当洗。射者有过则挞之〔25〕。众宾不与射者不降〔26〕。取诱射之矢者,既拾取矢,而后兼诱射之乘矢而取之。宾、主人射,则司射摈升降。卒射,即席而反位卒事。鹿中髤,前足跪,凿背,容八筭,释获者奉之先首。大夫降,立于堂西以俟射。大夫与士射,袒熏襦〔27〕。耦少退于物。司射释弓矢,视筭与献释获者释弓矢〔28〕。礼射不主皮〔29〕。主皮之射者,胜者又射,不胜者降〔30〕。主人亦饮于西阶上。获者之俎,折俎〔31〕、胁、肺、臑。东方谓之右个。释获者之俎,折脊、胁、肺。皆有祭。大夫脱矢束,坐说之。歌《驺虞》若《采》,皆五终〔32〕。射无筭〔33〕。古者于旅也语〔34〕。凡旅不洗。不洗者不祭。既旅,士不入。大夫后出,主人送于门外,再拜。乡侯上个五寻〔35〕,中十尺。侯道五十弓〔36〕,弓二寸以为侯中〔37〕。倍中以为躬。倍躬以为左、右舌。下舌半上舌。箭筹八十〔38〕,长尺有握,握素〔39〕。楚扑长如笴,刊本尺〔40〕。
【注释】
〔1〕大夫与,则公士为宾:公士为在官之士。乡射礼之宾一般用处士,若有大夫来参加射礼,就要用公士,原因是不敢使乡人加尊于大夫。
〔2〕西序之席北上:此谓堂上三宾长之席。三宾长之席一般设于宾席之西,面朝南。而诸公大夫的席则设在宾席的东边,亦面朝南。若诸公大夫来参加乡射礼的人多,在宾席的东边排列不下,宾席和三宾长之席就要相应地往西移,那么三宾长之席就可能移到西序前,由北向南面朝东布设,即所谓“西序之席”。
〔3〕膱:《士丧礼》作“脡”(见彼第24节),《乡饮酒礼·记》作“挺”(见彼第27节)。
〔4〕醢以豆,出自东房:案州之序堂后无房,则脯醢当先陈于东序之东,此《记》与经不符。
〔5〕三作:谓三次献酒,即献宾、献大夫、献工。
〔6〕大夫如介礼:案乡射礼之宾无介,乡饮酒礼有之;这里只是说按介礼来待大夫。
〔7〕三笙一和:谓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和即小笙。
〔8〕司正既举觯:案此礼与《乡饮酒礼》皆无司正举觯之文,此所谓“既举觯”,亦盖谓司正饮酒“既卒觯”(见第13节)。
〔9〕“司射既袒”至“遂命倚旌”:谓司射请射和司马命张侯是同时进行的。案此礼记司射适堂西袒、决、遂而后升堂请射在前(第14节),而记司马命弟子张侯和命获者倚旌在后(第17节),这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为避免人们误解以上二事是先后进行的,故《记》于此明之。
〔10〕天子熊侯,白质;诸侯麋侯,赤质:案侯的正中叫做正,又叫鹄。天子之鹄上画有熊首,故名熊侯,下类推。质,谓底色。
〔11〕布侯:即以布为侯。
〔12〕射自楹间:这是据在乡学庠中举行射礼而言。
〔13〕距随长武:距随,物的横画。武,一尺二寸。
〔14〕旌各以其物:旌、物,皆谓旗。谓不同级别的贵族,规定有不同的旗帜,有事时各用各的旗。
〔15〕无物:宾及众宾未仕者则无旗。
〔16〕以白羽与朱羽糅:糅,杂,谓以白羽与朱羽相杂而缀于杠之首。
〔17〕杠长三仞:杠,旗杆。仞,七尺。
〔18〕以鸿脰韬上二寻:鸿,大雁。脰,音dòu,颈。寻,八尺。
〔19〕二指:谓食指与将指,即第二指与第三指。
〔20〕复释获,复用乐行之:前“复”,谓第二番射;后“复”,谓第三番射。
〔21〕龙首,其中虵交:龙首,谓楅两端皆刻作龙首形。虵,同“蛇”。其中虵交,谓中间作两蛇交缠之形。
〔22〕韦当:韦,谓丹韦,即红色皮革。当,指当心背之衣。
〔23〕髤:音xiū,赤黑色的漆。
〔24〕拳:是“奉”字之误。奉,捧。
〔25〕有过:谓矢射中人。
〔26〕众宾:此谓堂上三宾长。
〔27〕熏襦:熏,同“”,浅绛色。襦,短上衣,此谓内衣。
〔28〕司射释弓矢,视筭与献释获者释弓矢:此谓司射在射箭过程中,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释弓矢:一是视筭的时候(参见第32节),二是向释获者献酒的时候(参见第35节)。
〔29〕礼射不主皮:案古代之射有两种:一为习礼之射,其目的在于习礼,而不以射中为优,如此乡射礼即是,其所张侯为兽侯或布侯;二是习武之射,其侯张兽之皮革为之,称为皮侯,以射中且矢贯皮革为优,即所谓“主皮”。
〔30〕主皮之射,胜者又射,不胜者降:谓习武之射不胜者降而不复升射。习礼之射则不然,如此乡射礼第二番射之不胜者,第三番仍升射。
〔31〕折:谓折而分之,不用全骨。因获者位卑,故其俎不得用牲体的全骨。下文释获者之俎曰“折”,义同此。
〔32〕五终:歌一曲谓一终,五终实即演奏了五遍。
〔33〕射无筭:谓射无定数。
〔34〕于旅也语:旅,谓旅酬。语,交谈。旅酬时已经礼成乐备,故可以交谈了。
〔35〕乡侯:乡射礼所用的侯。
〔36〕侯道五十弓:案弓长六尺,与步长等,五十弓即五十步,为三十丈。
〔37〕弓二寸以为侯中:这是说,侯中的大小是根据侯道的长度按一定比例来确定的:侯道长五十弓,每弓取二寸,五十弓则一百寸,亦即一丈,故侯中的大小确定为一丈平方。
〔38〕箭筹八十:筹,谓筭筹。八十,这是按十耦计算,十耦当备矢八十支,筭筹亦当有八十支。言八十,只是举其成数,实际所用箭筹的多寡,当视与射者的多寡而定。
〔39〕长尺有握,握素:案握为四指的宽度,指一寸,一握则四寸,尺有握则为一尺四寸。这四寸处削之使白(即素),为手握处,故曰“握素”。
〔40〕本:即手握处。
【翻译】
《记》。如果有大夫来参加乡射礼,那么宾就要由公士来充当。应使贤能者做宾,邀请宾来参加乡射礼,只请一次,不再请。乡射礼上的牲用狗,在堂下东壁北边的地方烹煮。壶上用葛布覆盖,宾来到就把葛布彻去。所用的席是蒲席,席用黑布镶边。设在西序前的席从北往南排列,以北边为上位。献酒的时候用爵,其他情况下饮酒用觯。接受主人献酒的人饮干爵中酒而向主人行拜礼的,起身后一定要酢主人。进脯的时候用笾,脯是五条干肉,另有行祭礼用的半条干肉横放在这五条干肉上。醢盛在豆中,用时从东房取出进上。干肉条长一尺二寸。牲俎从东壁那边取来,从西阶升堂进上。宾俎上载着狗牲的脊、胁、肩、肺,主人的俎上载着脊、胁、臂、肺。所载的肺都是离肺,所载的牲体都取自狗牲的右半,牲肉在俎上的放法都是使骨的根端朝前。凡献酒,即向宾、大夫和工的三次献酒,都不只是献酒,还进有脯醢。凡接受酬酒而不饮,应将觯放在席前脯醢的左边;凡是举觯向宾、或向宾和大夫进酬酒以为旅酬或无筭爵发端的,要将觯放在宾和
大夫席前脯醢的右边。主人向众宾长献酒时,只为其中最长者一
人洗爵,因此众宾长也只此一人向主人辞洗,如同宾向主人辞洗
的礼仪。如果有诸公来参加乡射礼,就按照接待宾的礼仪来接待;
如果有大夫来参加乡射礼,就按照接待介的礼仪来接待。如果没
有诸公,那么就用宾礼来接待大夫。大夫来参加乡射礼,如果在
音乐开始演奏之后,就不进去了。乐正和站在堂下的众宾都按照
年龄的长幼次序接受酬酒。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相互配合而成
音乐。向乐工和吹笙者献酒,从堂上的篚中取爵,献毕放在堂下
的篚中;向吹笙者献酒,是在西阶上进行的。在堂下站立的众宾,
都面朝东,以北边为上位。司正在庭中饮毕觯中酒之后,有脯醢
进送到他的位前。三耦都使弟子充当。司射在向宾请射之前,要
先对三耦进行告诫。司射的弓矢和扑,都倚放在西阶的西边。司
射脱下左臂的外衣袖,给右手大拇指套上决,左臂套上遂,而升
堂向宾请射的时候,司马在西阶前命弟子张射侯,紧接着命获者
将旌倚放在射侯上。射侯的形制,大概说来:天子的射侯是在侯
正中画熊首,底色为白色;诸侯的射侯是在侯正中画麋鹿首,底
色为赤色;大夫用白布做侯,侯的正中画虎或豹;士也用白布做
侯,而在侯的正中画鹿或猪。凡是在布侯上画兽的,都先涂上红
色为底色。如果是在庠中举行射礼,标示射位的物就画在堂上的
两楹之间。物的纵画长一笴即三尺,两物之间相隔一弓即六尺的
距离;物的横画长一尺二寸。如果在序中举行射礼,那么物就画
在堂的深处、上当屋栋的地方;如果是在庠中举行射礼,那么物
就画在堂前上当屋楣的地方。司马命令获者拿旌背朝射侯而立的
时候,就在它的位置上遥相命之。凡有事要去堂西,都先要向南
走到司马的南边,再折反向北到堂西。只有宾和大夫例外,从西
阶下堂后,接着就去堂西拿取弓矢。凡参加射礼的人,都依照各
自不同的身份打出不同的旗帜。级别不够、没有旗帜的,就用白
色和红色的羽毛杂缀于旗杆的首端算作旗帜。旗杆长三仞即二丈
一尺,旗杆上部二寻即一丈八尺的地方,用大雁颈部的羽革缠绕
作装饰。凡挟矢,都横挟于右手的第二与第三指间。司射的位置
在司马的北边。司马无事时不拿弓。第一番三耦射箭的时候,射
中了,获者就唱获,但不计算射中的多寡;第二番射箭的时候就
要计算射中的多寡;第三番射箭的时候要伴以音乐。射箭时,上
射站在右物处。楅的长度为三尺,宽三寸,厚一寸半,两端为龙
首形,中间则为两蛇相交缠形,有一块漆成红黑色的皮革覆盖在
楅身的当中。楅漆成赤黑色。设楅的弟子横捧着楅,先面朝南坐
而后将楅放下;楅在庭中的位置,从与堂的南北距离来说,正和
洗相应。射箭的人如犯有过失,就要用扑挞罚。堂上的三位宾长
如果不参加射箭,就不下堂。第一番射后,取司射诱射用的矢,
要在三耦交替取矢之后,由三耦中的最后一人将诱射用的四支矢
一并拾取。宾和主人射箭时,就由司射做摈者,为他们相赞升堂、
下堂之仪。宾和主人射毕,各自返回席位,摈者的事情就完毕了。
鹿中漆成赤黑色,鹿的前足作跪状,鹿背上凿孔,孔中可放八支
筭筹,释获者设中时是将鹿首朝前捧着。大夫下堂,站在堂西等
待射箭。大夫与士为耦而射的时候,脱下左臂外衣袖而露出里边
的浅绛色短衣袖。与大夫为耦的士每发一矢之后,就要从物处稍
后退一些站立。司射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放下手中的弓矢:一是
察看释获者数筭的时候,一是向释获者献酒的时候。如果是为习
礼而举行射礼,那么目的就不在于射中。如果为习武而举行射礼,
那么胜者将再射,不胜者就下堂不再射了。主人如果不胜,也要
在西阶上饮罚酒。给获者进上的俎,俎上载的是经过折分的狗牲
的脊、胁、臑,还有肺。射侯的舌的东端叫做右个。给释获者进
上的俎,俎上载的是经过折分的狗牲的脊、胁,还有肺。获者与
释获者的俎上都有祭肺。大夫解脱他的矢上的茅草束,是先坐而
后解。第三番射箭比赛演奏《驺虞》或《采
》,都是演奏五遍。
堂下的众宾相继而射的人无定数。古时举行射礼,只有到了旅酬
的时候才可以交谈。凡旅酬所用的觯,斟酒前都不洗。不洗,饮
酒前也不祭先人。旅酬开始后,来参加射礼的士就不进去了。乡
射礼举行完毕众宾退出的时候,大夫最后退出,主人要把大夫送
出门外,并向大夫行再拜礼。乡射礼所用的侯,上个长五寻即四
丈,侯中十尺见方。侯道长五十弓即三十丈,按照侯道的长度每
弓取二寸的比例制成侯中。用比中长一倍的布幅做成躬。用比躬
长一倍的布幅做成射侯上部的左、右舌。射侯下舌的布幅只有上
舌的一半长。箭筹八十支,每支长一尺零一握,这一握处刮削成
白色。楚扑长三尺,将手持的一端刮削一尺。
53.君射则为下射,上射退于物一笴,既发则答君而俟〔1〕。君乐作而后就物。君袒朱襦以射,小臣以巾执矢以授〔2〕。若饮君,如燕则夹爵〔3〕。君国中射〔4〕,则皮树中〔5〕,以旌获〔6〕,白羽与朱羽糅。于郊,则闾中〔7〕,以旌获。于竟〔8〕,则虎中,龙旜〔9〕。大夫兕中〔10〕。各以其物获〔11〕。士鹿中,
旌以获。唯君有射于国中,其余否。君在,大夫射则肉袒〔12〕。
【注释】
〔1〕答:对。
〔2〕小臣以巾执矢以授:案这是因为君尊,故君腰间不插矢,右手指间也不挟矢,射时则由小臣授之。
〔3〕若饮君,如燕则夹爵:饮君,谓君不胜而饮之以罚酒。如燕,谓如燕礼上的宾媵(送)觯于公的礼仪(参见彼第26节)。夹爵,谓宾向君进罚爵之前,自己先饮一爵,待君饮毕,宾再饮一爵,前后夹君爵而饮。
〔4〕国中:都城中。
〔5〕皮树:兽名,未详何兽。
〔6〕旌:
,音dào。
旌,见下。
〔7〕于郊,则闾中:于郊,谓于国郊之大学。闾,兽名,如驴,一角。
〔8〕竟:同“境”。
〔9〕龙旜:赤色而画有龙象的旗。
〔10〕兕:音sì,兽名,似牛而一角。
〔11〕各以其物获:案大夫有上、中、下之异,故旗亦有别。
〔12〕肉袒:谓袒露左臂,不同于前此只脱去外衣袖。
【翻译】
国君参加射礼,就做宾的下射,上射在射前要从物处退后三尺站立,射后要转为面朝东、面对着国君以等待君射。国君在音乐开始演奏之后就物。国君射时脱下左臂外衣袖,露出里边的红色短衣袖,有小臣用巾兜着矢在旁授给国君。如果国君不胜而当饮罚酒,就由宾向君进酒,如同燕礼上向公进酒的礼仪,再加上夹爵之礼。国君在都城中举行射礼,就张设侯中画有皮树的射侯,获者扬举旌以唱获,
旌是用白色和红色羽毛杂缀而成的。国君在国郊大学举行射礼,就张设侯中画有闾首的射侯,获者扬举羽旌以唱获。国君在国境上举行射礼,就张设侯中画有虎首的射侯,获者扬举龙旜以唱获。大夫举行射礼,张设侯中画有兕首的射侯。不同等级的大夫,获者就扬举不同旗帜为他唱获。士举行射礼,张设侯中画有鹿首的射侯,获者扬举
旌唱获。只有国君在都城中举行射礼,其他人则不可以。如果射礼上有国君在,大夫射时就要袒露左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