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朔月〔1〕,童子执帚却之,左手奉之〔2〕,从彻者而入〔3〕。比奠〔4〕,举席埽室,聚诸窔〔5〕,布席如初。卒奠,埽者执帚垂末,内鬣〔6〕,从执烛者而东。燕养,馈羞汤沐之馔如他日〔7〕。朔月若荐新,则不馈于下室〔8〕。
【注释】
〔1〕朔月:即朔月奠(参见上篇第33节)。
〔2〕童子执帚却之,左手奉之:童子,子弟年少者。却之,谓执帚之时,以帚的下端末向上。奉,持。
〔3〕彻者:谓彻宿奠者。
〔4〕比:犹先。
〔5〕举席埽室,聚诸窔:举席,犹言移席。窔,音yào,室东南隅谓之窔。
〔6〕垂末,内鬣:末,帚末端,形似鬣。内鬣,谓以鬣向身。垂末内鬣,恐尘触人。
〔7〕燕养,馈羞汤沐之馔如他日:燕养,谓死者生前平常燕居时所用供养之物;馈,是指平常朝夕所馈饭食;羞,谓四时珍异之物;汤沐,谓供沐浴的热水;如他日,谓如平常一样设于下室。
〔8〕朔月若荐新,则不馈于下室:案平时朝夕常奠,唯有醴酒脯醢,故馈饭食如黍稷等于下室,而朔月奠或荐新都属殷奠,既有牲,又有黍稷,因此无须馈食于下室了。下室,即燕寝。
【翻译】
要举行朔月奠的时候,由童子用左手拿着笤帚,使笤帚的末端朝上,跟从彻奠的人进入庙中。童子要在设朔月奠之前,先把奠席移开,打扫室内,把所扫的垃圾聚在室的东南角,再把奠席布放在原处。朔月奠摆设好之后,扫地的童子拿着笤帚,使末端垂向下,并使末端斜向自己的身体,跟从拿火把的人出室,向东从阼阶下堂。在朝夕哭奠期间,死者生前闲居时候所当供养的饭食、四时珍物,以及沐浴用的热水等等,都同平日一样按时为死者陈放在燕寝中。如果逢到朔月奠或向死者荐新,就无须再在燕寝中为死者陈放饭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