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聘君若薨于后〔1〕,入竟则遂。赴者未至,则哭于巷,衰于馆〔2〕。受礼〔3〕,不受飨食。赴者至,则衰而出,唯稍受之〔4〕。归,执圭复命于殡〔5〕,升自西阶,不升堂。子即位不哭〔6〕。辩复命如聘。子臣皆哭。与介入,北乡哭,出袒,括发〔7〕,入门右,即位,踊〔8〕。
【注释】
〔1〕聘君:派使者到他国行聘礼之君。
〔2〕衰于馆:衰,在此泛指丧服,下同。案因聘是吉事,不可穿着凶服出去见人,故衰于馆。
〔3〕受礼:谓受饔饩。
〔4〕稍:即米谷之类。
〔5〕殡:殓而未葬叫做殡,此处指殡亡君的棺柩。
〔6〕子即位不哭:子,世子。即位,案子位在阼阶上。不哭,为有告请之事,宜清静。
〔7〕袒,括发:袒,脱去左臂外衣袖。括发,用麻束发。
〔8〕踊:谓双足跳起而顿足,示极哀。
【翻译】
如果使者出发之后,聘君死了,而使者已经进入主国的国境,那就继续前进。在赴告者还没有到达主国之前,使者就在巷门处哭亡君,在宾馆中穿丧服。使者接受主国所送的饔饩,但不接受飨礼和食礼。赴告者到来之后,就可以穿着丧服出去了,而这以后就只接受主国供给的谷米。使者回国后,要拿着圭向亡君的棺柩汇报出使经过,这时使者从西阶升阶,但不上堂。世子在阼阶上就位而不哭。使者像平时出使回来那样把出使经过一一向亡君汇报。汇报毕,世子和群臣都哭。使者和介进到棺柩前,面朝北而哭,哭罢出去,脱下左臂的外衣袖,用麻束发,再从门的右侧进入,在阼阶下就位而哭,哭毕又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