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羹定,雍有陈鼎五〔1〕:三鼎在羊镬之西〔2〕,二鼎在豕镬之西〔3〕。司马升羊右胖,髀不升,肩,臂,臑,〔4〕,骼;正脊一,横一,短胁一,正胁一,代胁一〔5〕,皆二骨以并〔6〕;肠三,胃三,举肺一,祭肺三〔7〕,实于一鼎。司士升豕又胖,髀不升,肩,臂,臑,膊,骼;正脊一,脡脊一,横脊一,短胁一,正胁一,代胁一,皆二骨以并;举肺一,祭肺三,实于一鼎。雍人伦肤九实于一鼎〔8〕。司士又升鱼、腊。鱼十有五而鼎。腊一纯而鼎〔9〕,腊用麋。卒脀〔10〕,皆设扃鼏,乃举,陈鼎于庙门之外东方,北面,北上。司宫奠两于房户之间,同棜〔11〕,皆有幂,
有玄酒。司宫设罍水于洗东,有枓〔12〕。设篚于洗西,南肆。改馔豆、笾于房中,南面,如馈之设,实豆、笾之实〔13〕。小祝设盘匜与箪巾于西阶东〔14〕。
【注释】
〔1〕鼎五:谓羊、豕、鱼、腊、肤各一鼎。
〔2〕三鼎在羊镬之西:镬,一种无足的鼎,置于爨上以煮牲肉。三鼎,是分别盛羊、鱼、腊的三鼎。
〔3〕二鼎:分别盛豕、肤。
〔4〕:音chún,即肫,牲体后胫骨的上部。
〔5〕代胁:胁的前部,又简称胁。
〔6〕皆二骨以并:谓脊(正脊、脡脊、横脊)、胁(短胁、正胁、代胁)之六骨,分别都是二骨并合而算作一骨,实际脊、胁共是十二骨。
〔7〕肠三,胃三,举肺一,祭肺三:此皆出自一羊之身。
〔8〕伦肤:谓纹理精细的肤,是从猪的胁部取下来的,此处肤肉最美。
〔9〕腊一纯:纯,犹全。案肫在此是说腊的左右胖皆用,不是仅用其一胖。
〔10〕脀:升,此处谓升鼎。
〔11〕棜:即斯禁。
〔12〕枓:一种长柄的木水舀子。
〔13〕豆、笾之实:谓俎、醢等。
〔14〕小祝:祝官之佐。
【翻译】
牲肉煮熟的时候,雍人开始陈放五鼎:将三鼎陈放在煮羊牲的镬的西边,二鼎陈放在煮猪牲的镬的西边。司马把煮熟的羊牲的右半放入鼎中,但髀部不用,放入鼎中的是:肩,臂,擩,,骼;正脊一块,横脊一块,短胁一块,正胁一块,代胁一块,这三块脊骨和三块胁骨实际都是两块并成一块的;还有肠三节,胃三条,举肺一片,祭肺一片,都放在同一鼎中,髀部不用,所放入鼎中的是:肩,臂,臑,,骼;正脊一块,脡脊一块,横脊一块,短胁一块,正胁一块,代胁一块,这三块脊骨和三块胁骨实际都是两块并成一块的;还有举肺一片,祭肺三片,都放在同一鼎中。雍人把煮熟的九条伦肤都放入一只鼎中。司士又把鱼和腊放入鼎中。鱼十五条放入一鼎。一只解割后的全腊放入一鼎,腊是用的麋鹿腊。牲肉都放入鼎中完毕,鼎耳中都插上横杠,鼎上都用茅草覆盖好,于是把鼎抬到庙门外陈放,使鼎面朝北,以北边为上位。司宫把两只放在东房与室门之间,两
同放在一只棜上,
上都有巾覆盖,其中一
盛的是玄酒。司宫把盛水的罍放在洗的东边,罍上放有枓。篚放在洗的西边,使篚首朝北而尾朝南。把原来放在东房中西边的豆和笾改放在东房的中间,都面朝南放,使豆和笾的位置如同陈设在室奥席前向神馈食时那样,豆、笾中都盛上食物。小祝把盘匜和盛有巾的箪陈放在西阶的东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