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期初昏〔1〕,陈三鼎于寝门外东方〔2〕,北面,北上〔3〕。其实:特豚,合升〔4〕,去蹄〔5〕,举肺、脊二,祭肺二〔6〕;鱼十有四;腊一肫〔7〕,髀不升〔8〕。皆饪〔9〕。设扃鼏。设洗于阼阶东南。馔于房中:醯酱二豆〔10〕,菹、醢四豆〔11〕,兼巾之〔12〕;黍、稷四敦〔13〕,皆盖。大羹湆在爨〔14〕,尊于室中北墉下〔15〕,有禁,玄酒在西,绤幂〔16〕,加勺,皆南枋。尊于房户之东,无玄酒。篚在南,实四爵,合卺〔17〕。
【注释】
〔1〕期初昏:期,娶妻之日。昏,黄昏。因士娶妻之礼是在黄昏时候进行的,故名为昏礼。
〔2〕陈三鼎于寝门外:三鼎,一实豚,一实鱼,一实腊,详下文。寝,指夫寝,在庙西。
〔3〕北上:案鼎依所盛食物的尊卑区分尊卑,尊者放在北边:豚鼎在北,次鱼,次腊。
〔4〕合升:合左右两胖升于鼎。
〔5〕去蹄:因嫌蹄践地污秽,故去而不用。
〔6〕举肺、脊二,祭肺二:举肺,即离肺,是用于食的肺;祭肺,是用于祭的肺。案肺根据切割方式和用途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割而留少许不与肺的中央绝离,这叫离肺,又叫举肺,这是用于食的肺,但食前亦须先祭,割时留少许不与肺体绝离,正便于食前掐取而祭之。所谓食,也就是尝一尝而已,所以又叫哜肺。另一种肺则割离肺体,叫做祭肺,又名刌肺、切肺,这是专用于祭的肺。又豚只有一肺,此有四者,是一肺分割为四。脊二,也是分豚脊为二。
〔7〕腊一肫:腊,音xī,干肉,此为兔腊,即一只风干的全兔。
〔8〕髀不升:髀,牲体后胫骨最上端的部分,因接近肛门,故贱之。
〔9〕饪:熟食。
〔10〕醯酱:醯,音xī,醋。醯酱,是以醯和酱。
〔11〕菹、醢四豆:菹即葵菹,醢即蜗醢。
〔12〕兼巾之:谓六豆共一巾。
〔13〕黍、稷四敦:黍,即今黍子,也叫黄米,状似小米,色黄而粘。稷,即今小米。敦,古代食器,青铜制,上盖与器身皆作半球形,各有三足,故盖可仰置于地,盖与身合则为球形。
〔14〕大羹湆在爨:湆,音qì,大羹湆,即煮猪肉为羹。这是一种不加盐、菜等佐料的肉羹。爨,灶。爨设在寝门外鼎的东边。案爨上有镬,用以煮牲肉和肉羹。
〔15〕尊:谓设尊,此尊亦。
〔16〕绤幂:绤,音xì,粗葛布。幂,覆盖。
〔17〕卺:音jǐn,一瓠所分之两瓢,是古代婚礼所用的酒器。合卺,一瓠分为二,合之仍为一。
【翻译】
到了娶妻那天的黄昏,将三只鼎陈放在夫家寝门外东边,鼎面朝北,以北边为上位。三鼎所盛的食物分别是:一只杀死的小猪,将猪牲体的左右两半合在一起,去掉猪的四只蹄甲,还有两片举肺,两截脊骨,两片祭肺,都盛在最北边的鼎中;鱼十四条,盛在豚鼎南边的鼎中;一只风干的全兔,盛在最南边的鼎中,但脾部不用。三只鼎中的食物都已煮熟。鼎耳中贯以横杠,鼎上用茅草覆盖。洗放在阼阶东南边。东房中陈放的食物有:醯酱,分盛在两只豆中;葵菹和蠃醢,分盛在四只豆中;这六只豆用一条巾覆盖着;黍、稷分盛在四只敦中,这四只敦都盖着盖。在灶上煮肉羹。在室中北墙下设两酒,两
都放在禁上,盛玄酒的
放在酒
的西边,
上用粗葛布覆盖,并加放勺,勺柄都朝南。在房门的东边设一
酒,不设玄酒。篚放在这只
的南边,里面放有四只爵,还有合在一起的两只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