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是儒家礼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不仅对于研究儒家的礼学,而且对于研究古人的思想、生活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等,都有重要意义。全书共十七篇,在唐朝以前被尊为“礼经”,内容涉及士冠、士昏、士相见、乡饮酒、乡射、燕礼、聘礼、觐礼、丧礼等,是中国最早最全面的关于政治社会生活礼仪的典籍,涉及上古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先秦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的基础核心经典。
【原文】
司宫具几与蒲筵常〔1〕,缁布纯〔2〕。加萑席寻〔3〕,玄帛纯〔4〕。皆卷自末〔5〕。宰夫筵出自东房。
【注释】
〔1〕司宫具几与蒲筵常:司宫,掌宫中除污秽之事者。常,一丈六尺。
〔2〕纯:镶边。
〔3〕加萑席寻:加,加席。萑,芦类植物。寻,半常,八尺。
〔4〕帛:谓缯。
〔5〕末:席的末端。
【翻译】
食礼开始前,由司宫准备好几和蒲席,蒲席长一丈六尺,用黑布镶边。还要准备好萑席作为加席,萑席长八尺,用黑缯镶边。席都从末端卷起来以备用。食礼开始时由宰夫从东房把席拿出来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