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是儒家礼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不仅对于研究儒家的礼学,而且对于研究古人的思想、生活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等,都有重要意义。全书共十七篇,在唐朝以前被尊为“礼经”,内容涉及士冠、士昏、士相见、乡饮酒、乡射、燕礼、聘礼、觐礼、丧礼等,是中国最早最全面的关于政治社会生活礼仪的典籍,涉及上古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先秦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的基础核心经典。
【原文】
摈者出请。宾告事毕。摈者入告。公出送宾,及大门内,公问君。宾对,公再拜。公问大夫。宾对。公劳宾。宾再拜稽首。公答拜。公劳介。介皆再拜稽首。公答拜。宾出,公再拜送〔1〕。宾不顾。
【注释】
〔1〕公再拜送:案公不出门送,而命上摈出门送宾。
【翻译】
摈者再次出庙来请问宾还有什么事。宾告诉他事情都已完毕。摈者入内向公报告。公出庙送宾,当送到大门口而未出大门的时候,公问起宾的国君身体如何。宾回答国君身体很好,于是公行再拜礼表示庆幸。公又问起卿大夫们身体如何。宾也作了回答。公对宾的道路辛苦表示慰问。宾行再拜稽首礼表示感谢。公回礼答拜。公又对介进行慰问。介都行再拜稽首礼表示感谢。公回拜礼。宾出大门,公在门内行再拜礼相送。宾不回顾,径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