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主人朝服,即位于阼阶东,西面。司宫筵于奥。祝设几于筵上,右之。主人出迎鼎。除鼏。士盥〔1〕,举鼎。主人先入。司宫取二勺于篚洗之,兼执以升,乃启二尊之盖幂〔2〕,奠于棜上,加二勺于二尊,覆之,南柄。鼎序入。雍正执一匕以从〔3〕。雍府执四匕以从〔4〕。司士合执二俎以从。司士赞者二人〔5〕,皆合执二俎以相从入。陈鼎于东方,当序南,于洗西,皆西面,北上,肤为下。匕皆加于鼎,东枋。俎皆设于鼎西,西肆。肵俎在羊俎之北,亦西肆。宗人遣宾就主人〔6〕。皆盥于洗。长朼〔7〕。佐食上利升牢心舌〔8〕,心皆安下切上〔9〕,载于肵俎,末在上。舌皆切本末,亦午割勿没,其载于肵俎横之。皆如初炎之于爨也。佐食迁肵俎于阼阶西,西缩,乃反。佐食二人,上利升羊载右胖,髀不升,肩,臂,臑,,骼;正脊一,脡脊一,横脊一,短胁一,正胁一,代胁一,皆二以并;肠三,胃三,长皆及俎拒〔10〕;举肺一,长终肺;祭肺三,皆切。肩、臂、臑、、骼在两端,脊、胁、肺、肩在上〔11〕。下利升豕,其载如羊,无肠胃。体其载于俎,皆进下〔12〕。司士三人升鱼、腊、肤。鱼用鲋,十有五而俎,缩载,右首,进腴〔13〕。腊一纯而俎,亦进下,户在上。肤九而俎,亦横载,革顺〔14〕。
【注释】
〔1〕士:亦主人之有司。
〔2〕二尊:即设于房户之间的两。
〔3〕雍正:雍人之长。
〔4〕雍府:雍正的下属人员。
〔5〕司士赞者二人,皆合执二俎:谓司士执二俎,司士赞者二人又皆合执二俎,则共为六俎,五鼎只应五俎,多出一俎是肵俎。
〔6〕宾:即诸官。
〔7〕长朼:谓长宾先朼,即先用朼从鼎中取食物。
〔8〕佐食上利升牢心舌:利就是佐食,其长者为上利,次为下利。佐食上利,犹言上佐食。升,升于俎。牢,谓羊豕。
〔9〕安下:安,平,谓平割其下,以便立置于俎上而载之。
〔10〕俎拒:谓俎足间的横撑。
〔11〕“肩、臂”至“在上”:案俎分上下端,左端为上端,右端为下端,周人贵牲的前体,肩、臂、臑取自前胫骨,当置于俎的上端,、骼取自后胫骨,当置于俎的下端。曰“肩在上”,即此意,而臂、臑亦在上可知。下文言腊“肩在上”意亦同此。又此处未言肠胃在下,乃不言而可知,故略之。
〔12〕进下:下,谓骨之末端。进下,即以骨之末向神。
〔13〕腴:本指腹下肥肉,此处指鱼腹。
〔14〕革:皮,此谓肤的表皮。
【翻译】
主人穿朝服,在阼阶东边就位。面朝西而立。司宫在室奥中为宰布席。祝把几放在席上右端。主人出庙门迎鼎入庙。这时将覆盖在鼎上的茅草去掉。士盥手,抬鼎。主人先入庙做前导。司宫从篚中拿取两把勺来洗,洗毕将两勺一并拿着升堂,揭开两上的盖和巾,把盖和巾放在棜上,而把两勺加放在
上,使勺反扣着,勺柄朝南。鼎依次抬进庙中。雍正拿着一匕跟随在鼎后边入庙。雍府拿着四匕跟随雍正入庙。司士合搬二俎跟随在府后入庙。司士赞者二人,也各自合搬二俎跟随司士入庙。鼎陈放在庭东,正当堂上东序的南边,而在洗的西边,鼎面都朝西,以北边为上位,肤鼎放在最南边下位。匕都分别加放在鼎上,使匕柄朝东。俎都设在鼎的西边,俎面朝西。肵俎放在羊俎的北边,也面朝西陈放。宗人让宾就近主人。主人和宾都在洗前盥手。长宾先用匕从鼎中取牲肉,其他宾依次而取。佐食中的上利把羊、猪二鼎中的心和舌取出来,放在肵俎上。把羊心和猪心的根端切割平,末端也切去,心上都纵横割成方格形刀纹,但不割透,心放在肵俎上是使末端朝上。把羊舌和猪舌的根端和末端也切去,舌上也纵横割成方格形刀纹,也不割透,舌放在肵俎上是横着放。心和舌都同当初煮牲肉一样要先放在爨上煮。佐食中的上利把肵俎搬到阼阶的西边,使俎面朝西陈放,然后返回阼阶东边。佐食二人,其中上利用俎载羊牲体的右半,髀不用,所载的是羊牲体右半的肩、臂、臑、、骼,正脊一块,脡脊一块,横脊一块,短胁一块,正胁一块,代胁一块,这三块脊骨和三块胁骨实际都是两块并成一块的;肠三节,胃三条,都是长而下垂到俎的横撑;举肺一片,长与肺的长度相等;祭肺三片,都切割得较短。肩、臂、臑和、骼分放在俎的两端,脊、胁、肺和肩放在俎的上端。下利把猪牲载到俎上,所载牲体的先后次序以及在俎上的放法都同载羊牲一样,但没有肠胃。凡牲体载到俎上,都使骨的末端朝前。司士三人,分别把鱼、腊、肤载到俎上。鱼是用的鲋鱼,共十五条放在一俎上,鱼在俎上是纵放,使鱼头朝右,鱼腹朝前。一只解割后的全腊放在一俎上,也是使骨的末端朝前,肩放在俎的上端。肤九条放在一俎上,也是横放,放时使肤的表皮朝上一条一条顺着排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