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

《仪礼》是儒家礼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不仅对于研究儒家的礼学,而且对于研究古人的思想、生活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等,都有重要意义。全书共十七篇,在唐朝以前被尊为“礼经”,内容涉及士冠、士昏、士相见、乡饮酒、乡射、燕礼、聘礼、觐礼、丧礼等,是中国最早最全面的关于政治社会生活礼仪的典籍,涉及上古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先秦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的基础核心经典。
前射三日,宰夫戒宰及司马、射人:“宿视涤”。司马命量人量侯道与所设乏,以狸步:大侯九十,参七十,干五十;设乏各去其侯西十,北十。遂命量人、巾车张三侯。大侯之崇见鹄于参,参见鹄于干。干不及地武。不系左下纲。设乏西十,北十。凡乏用革。

【原文】

前射三日,宰夫戒宰及司马、射人〔1〕:“宿视涤”〔2〕。司马命量人量侯道与所设乏〔3〕,以狸步〔4〕:大侯九十〔5〕,参七十〔6〕,干五十〔7〕;设乏各去其侯西十,北十。遂命量人、巾车张三侯〔8〕。大侯之崇见鹄于参〔9〕,参见鹄于干。干不及地武〔10〕。不系左下纲〔11〕。设乏西十,北十。凡乏用革。

【注释】

〔1〕宰夫戒宰及司马、射人:宰夫,是宰的属官。司马,政官,卿爵,在大射礼中负责组合六耦。

〔2〕宿视涤:宿,举行大射的前一天。涤,谓洗涤祭器、扫除射宫等。

〔3〕司马命量人量侯道与所设乏:量人,司马的属官。侯道,指射侯(射箭的靶子)与堂之间的距离。乏,获者避矢处(参见《乡射礼》第2节)。

〔4〕狸步:量器名,长六尺,上面刻画狸(俗所谓野猫)形,故名。

〔5〕大侯:即熊侯,因与天子之熊侯同,故称大侯。所谓熊侯,是以布为侯而以熊皮为鹄(即靶心),故名为熊侯。

〔6〕参:即参侯,是以豹皮为鹄而以麋(即麋鹿)皮为饰。

〔7〕干:即干侯。“干”通“豻”(音àn)。豻侯是以豻皮为鹄而又以豻皮为饰。豻,胡地野狗。大侯、参侯、干侯,分别为诸侯、卿大夫、士所射之侯。

〔8〕巾车:《周礼》有巾车之职,为车官之长;又有车仆之职,举行大射礼时掌供三乏;诸侯之巾车盖兼《周礼》之巾车与车仆二职。

〔9〕大侯之崇见鹄于参:崇,高,谓大侯应比参侯高,高到使大侯的鹄从参侯的上面显露出来。下“参见鹄于干”仿此。

〔10〕干不及地武:武,足迹,长尺二寸。谓干侯的下个离地一尺二寸(参见《乡射礼》第2节)。

〔11〕不系左下纲:纲是缀于侯的上、下个两端的绳,张侯时用以将侯系在左、右植上。左下纲即缀于左下个之端的绳(亦见《乡射礼》第2节)。

【翻译】

举行大射前的第三天,宰夫通知宰和司马、射人说:“大射的前一天要视察一下祭器洗涤得怎样,射宫扫除得怎样。”司马命令量人用狸步测量侯道和所设乏的距离:大侯的侯道长九十步,参侯的侯道长七十步,干侯的侯道长五十步;以上三侯都要设乏,乏各离侯西十步,北十步。司马接着又命令量人和巾车将三侯都张设起来。张侯时要使大侯高于参侯,高到使大侯的鹄从参侯上边显露出来;参侯要高于干侯,使参侯的鹄从干侯上边显露出来。干侯的下个要离地一尺二寸。三侯都先不系左下纲。三侯的乏分别设在各自侯的西边十步,北边十步的地方。凡乏都是用皮革做成的。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