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士举鼎,去鼏于外,次入〔1〕,陈鼎于碑〔2〕,南面,西上。右人抽扃〔3〕,坐,奠于鼎西,南顺,出自鼎西。左人待载。雍人以俎入〔4〕,陈于鼎南。旅人南面加匕于鼎,退〔5〕。大夫长盥〔6〕,洗东南,西面,北上,序进盥,退者与进者交于前〔7〕。卒盥,序进〔8〕,南面匕。载者西面〔9〕。鱼、腊饪〔10〕。载体进奏〔11〕。鱼七缩俎,寝右〔12〕。肠胃七,同俎〔13〕。伦肤七〔14〕。肠胃肤皆横诸俎垂之〔15〕。大夫既匕,匕奠于鼎,逆退,复位。
【注释】
〔1〕次:序。
〔2〕陈鼎于碑:“碑”下脱“南”字。
〔3〕右人:抬鼎者左右各一人,在右边的就叫右人。下“左人”意同此。
〔4〕雍人:掌管祭祀和典礼时割烹牲肉,陈设鼎俎等事者,由下士充任。
〔5〕旅人南面加匕于鼎,退:旅人,是雍人的下属,由士旅食者充任。案每鼎执匕、俎者各一人:执匕者为旅人,执俎者为雍人。
〔6〕长:在此是依长幼之序的意思。
〔7〕退者与进者交于前:退者,谓盥毕返回者。进者,是进到洗的北边盥手者。前,指洗的南边。
〔8〕序进:这是进到鼎的北边。
〔9〕载者:即上文所说“左人待载”的左人。
〔10〕鱼、腊饪:饪,熟。案这句意在强调羹定时鱼、腊也同时都煮熟了。
〔11〕载体:体,包括牛羊豕之牲体及兽肉。
〔12〕鱼七缩俎,寝右:缩,纵,谓鱼纵放于俎。寝,卧,鱼卧放在俎。右,鱼体的右侧。
〔13〕肠胃七,同俎:肠胃七,是说牛和羊的肠、胃各七,总数是二十八。案牛羊各一而曰肠胃七,盖各切割为七断。
〔14〕伦肤七:肤,猪肉皮。伦肤则为纹理精细之肤。案一豕而曰伦肤七,亦切割为七。
〔15〕垂之:此谓肠胃与肤皆横载于俎,有余则垂之于俎两边。
【翻译】
士抬鼎,在庙门外把鼎上的鼏去掉,依次进入庙门,把鼎陈放在碑的南边,鼎面朝南,以西边为上位。右人把抬鼎的杠抽出来,坐下,把杠放在鼎的西边,使杠顺着鼎面南北向放置,然后各自从鼎的西边出庙去。左人留下来,等待用俎载鼎中的食物。雍人拿着俎进来,把俎放在鼎的南边。旅人在鼎的北边面朝南把匕加放在鼎上,然后退出。大夫们依照长幼顺序到洗的东南边,面朝西而立,以北边为上位,接着便依次进到洗的北边面朝南盥手,盥毕的大夫退回来时正好与下一位去盥手的大夫在洗的南边交错而过。大夫们都盥手毕,再依次进到鼎的北边,面朝南用匕从鼎中取食物。左人面朝西用俎承接大夫从鼎中取出的食物。这时鼎中的干鱼和干兽肉也都已煮熟。从鼎中取出的牲体在俎上的放法,都是使骨的根端朝前。鱼七条,纵放在一只俎上,使鱼的右侧卧在下。牛羊的肠七节,胃七条,同放在一只俎上。伦肤七条放在一只俎上。肠、胃和肤都是横放在俎上,横放不下而有长出的部分,就让它垂在俎的两边。大夫们从鼎中取食完毕,就把匕放在鼎上,按照和来时的先后相反的顺序退回到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