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宾朝服问卿〔1〕。卿受于祖庙,下大夫摈。摈者出请事。大夫朝服迎于外门外〔2〕,再拜。宾不答拜。揖,大夫先入,每门每曲揖。及庙门,大夫揖入。摈者请命〔3〕。庭实设四皮〔4〕。宾奉束帛入,三揖皆行〔5〕,至于阶,让〔6〕,宾升一等。大夫从升堂,北面听命。宾东面致命。大夫降,阶西再拜稽首。宾辞。升成拜。受币堂中西,北面。宾降,出。大夫降,授老币,无摈〔7〕。摈者出请事。宾面〔8〕,如觌币〔9〕。宾奉币,庭实从〔10〕,入门右〔11〕。大夫辞。宾遂左。庭实设。揖让如初。大夫升一等,宾从之。大夫西面。宾称面〔12〕。大夫对,北面当楣再拜,受币于楹间,南面,退,西面立。宾当楣再拜送币,降,出。大夫降,授老币。
【注释】
〔1〕问卿:问,慰问。于君曰聘,于卿曰问,变其名以别尊卑。
〔2〕大夫:即卿,下同。
〔3〕摈者请命:谓请宾致问卿之辞命,也就是请宾开始行问礼。
〔4〕皮:麋鹿皮。
〔5〕皆:犹并。
〔6〕让:即三让。
〔7〕无摈:案此“摈”亦当作“傧”。
〔8〕宾面:面,亦见。案前宾问卿是受君命而问之,属公事,此面卿则属私见,意在结欢心,交友情。
〔9〕如觌币:案此币谓面卿用的礼物。
〔10〕庭实:谓四马。
〔11〕入门右:案只有主人及其下属人员才入门右,宾与卿尊卑本同,现在入门右,是自谦而降等的表示。
〔12〕称面:称,举,谓举慰问之辞而致之。
【翻译】
宾穿着朝服去慰问卿。卿在祖庙接受宾的慰问,下大夫做摈者。摈者出庙门请问宾来何事,然后入内向卿报告。卿穿着朝服到大门外迎接宾,向宾行再拜礼。宾不答拜。卿揖请宾入门,然后自己先入为宾做前导。卿和宾在行进中每逢要入门或每逢走到拐弯处,都要行揖礼。走到祖庙门前,卿行揖礼而后先入。摈者请宾行问礼。宾的随从人员先进庙陈设庭实,即四张麋鹿皮。接着宾捧着束帛进庙,与等在庙门内的卿并排而行,两人在行进中行了三次揖礼,分别来到堂的东西阶前,升堂前宾和卿又互相谦让了三次,然后宾先升阶一级。卿跟着升堂,在阼阶上面朝北听宾致辞。宾在西阶上面朝东转致君的问候之辞。于是卿下堂,在阼阶的西边将行再拜稽首礼。宾以君命辞卿之拜。卿又升堂而后再拜稽首以成拜礼。卿在堂中央的西边面朝北接受宾所赠的束帛。宾授束帛后下堂,出庙。卿也下堂,把束帛交给老,不向宾行傧礼。摈者出庙门请问宾还有什么事。宾再次请求见卿,并且准备了和觌君时同样的礼物。于是宾捧着束锦,牵着作为庭实的四匹马,从庙门的右侧入庙。卿对于宾从门的右侧入庙加以推辞,表示不敢当。于是宾又重新从门的左侧进入。宾的随从人员在庭中陈放四匹马。宾入庙后与卿像当初一样行揖让之礼。卿先升阶一级,然后宾跟着升堂。卿在阼阶上面朝西而立。宾向卿致个人的敬意和问候之辞。卿回答了一番话,在阼阶上上当屋楣的地方面朝北行再拜礼,然后在两楹之间面朝南接受宾所赠送的束锦,再退回阼阶上,面朝西而立。宾在西阶上上当屋楣的地方行拜送礼,也拜了两拜,然后下堂,出去了。卿下堂相送,把束锦交给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