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祝盥升〔1〕,取苴,降洗之,升,入设于几东席上,东缩。降洗觯,升。止哭。主人倚杖入〔2〕。祝从,在左,西面。赞荐菹醢,醢在北。佐食及执事盥〔3〕,出举,长在左〔4〕。鼎入,设于西阶前,东面,北上。匕俎从设。左人抽扃〔5〕、鼏,匕。佐食及右人载。卒朼者逆退〔6〕,复位。俎入,设于豆东,鱼亚之,腊特。赞设二敦于俎南,黍,其东稷。设一铏于豆南。佐食出,立于户西。赞者彻鼎。祝酌醴,命佐食启会。佐食许诺,启会却于敦南,复位。祝奠觯于铏南,复位。主人再拜稽首〔7〕。祝飨,命佐食祭。佐食许诺,钩袒〔8〕,取黍稷祭于苴,三。取肤祭,祭如初。祝取奠觯,祭亦如之,不尽益,反奠之〔9〕。主人再拜稽首。祝〔10〕。祝卒,主人拜如初,哭,出,复位。
【注释】
〔1〕祝盥升:案自此以至本节之末,记阴厌之事。所谓阴厌,谓尸未入室前设馔于奥,这是为飨神而设。
〔2〕倚杖:谓倚杖于西序。
〔3〕佐食:佐助尸食者,亦由宾执事者充任。
〔4〕长在左:长,谓宾执事者中的长者。
〔5〕左人:抬鼎时在鼎左的人。鼎东面,以北为左。下右人则当在鼎南。
〔6〕卒朼者:即左人,亦为宾执事者。
〔7〕主人再拜稽首:案这是向死者的神位(即布席处)行拜礼。
〔8〕钩袒:谓卷其袂以出臂。
〔9〕反奠之:这是酌而反奠之,即到正对室门的北墙下就醴把觯添满,再反奠于铏南。
〔10〕祝:谓代孝子致辞。
【翻译】
祝盥手升堂,从西坫取苴,下堂去洗,洗毕升堂,进入室中,把苴按东西方向铺设在几东边席上。祝又下堂洗觯,洗毕升堂。这时大家停哭。主人把杖倚放在西序前,进入室中。祝跟从主人入室,在主人的左边,与主人并排面朝西而立。赞荐上菹醢,醢放在菹的北边。佐食和执事们盥手,出庙抬鼎,年长者在鼎的左边。鼎抬入庙中,放在西阶前,鼎面朝东,以北边为上位。拿匕和俎的执事跟从各自的鼎入庙,并摆设好。左人抽下抬鼎的杠和覆盖在鼎上的茅草,并用匕从鼎中取牲体。佐食和右人用俎载牲体。左人用匕取牲体完毕,按照和进庙时相反的次序退下,回到原来的宾位上。右人搬着载有牲体的俎入室,把猪俎设在豆的东边,鱼俎又设在猪俎的东边,而腊俎横设在猪俎和鱼俎的北头。赞者在俎的南边设二敦,一敦盛黍,黍敦东边的一敦盛稷。一设在豆的南边。祭物摆设完毕,佐食出室,站在室门西边。赞者把鼎彻出门外。祝用觯酌取醴,命佐食揭开敦盖。佐食答应,揭开敦盖,把敦盖仰放在敦的南边,再回到室外门西之位。祝把觯放在
的南边,再回到主人左边原位。主人向神行位再稽首礼。祝告请死者之神享用祭物,然后命佐食祭神。佐食答应,卷起袖子,露出胳膊,从敦中取黍稷放在苴上以祭神,这样取了三次,祭了三次。又取肤祭神,也是取三次,祭三次。接着祝拿取放在
南边的觯,用勺舀取觯中的醴注地以祭神,也是舀三次,祭三次,但不把觯中的醴舀尽,又去把觯添满,再放回到
的南边。主人向神位再拜稽首。祝代主人致祭辞。致辞毕,主人又向神位再拜稽首,然后哭,出室,回到西阶上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