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席工于西阶上少东。乐正先升,北面立于其西。工四人,二瑟,瑟先。相皆左何瑟,面鼓〔1〕,执越,内弦,右手相。入,升自西阶,北面,东上。工坐。相者坐,授瑟乃降。笙入,立于县中〔2〕,西面。乃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工不兴,告于乐正曰:“正歌备。”乐正告于宾,乃降〔3〕。
【注释】
〔1〕面鼓:面,前。鼓,谓瑟首。
〔2〕县中:县(悬),指代编磬。中,指编磬中间的位置。
〔3〕乃降:案乐正降后立于西阶东边。
【翻译】
在西阶上稍东的地方为工布席。乐正先升堂,面朝北站在工席的西边。工四人,其中二人是瑟工,瑟工走在前边。相者为瑟工拿瑟,都把瑟扛在左肩上,使瑟的首端朝前,左手指抠住瑟首端弦下的孔,使弦向着里侧,用右手扶着工。工进入序门,自西阶升堂,面朝北而立,以东边为上位。工就席坐下。相者也坐下,把瑟交给瑟工,而后下堂。瑟工进入序门,站在磬的东边正当磬位中间的地方,面朝西。于是堂上的工和堂下的笙磬一起合奏。所奏的乐歌,有《周南》的《关雎》、《葛覃》、《卷耳》;《召南》的《鹊巢》、《采》、《采
》。工不起身,向乐正报告说:“规定的乐歌都已演奏完毕。”乐正又向宾报告,然后下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