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摈者出请〔1〕,宾告事毕〔2〕。入告,出请醴宾〔3〕。宾礼辞许。主人彻几、改筵〔4〕,东上,侧尊醴于房中。主人迎宾于庙门外,揖、让如初,升。主人北面再拜。宾西阶上北面答拜。主人拂几,授校〔5〕,拜送。宾以几辟,北面设于坐左〔6〕,之西阶上答拜。赞者酌醴,加角柶面叶,出于房。主人受醴,面枋,筵前西北面〔7〕。宾拜受醴,复位。主人阼阶上拜送。赞者荐脯醢。宾即筵坐,左执觯,祭脯醢,以柶祭醴三,西阶上北面坐,啐醴,建柶,兴;坐,奠觯,遂拜。主人答拜。宾即筵,奠于荐左,降筵,北面坐,取脯〔8〕。主人辞〔9〕。宾降,授人脯〔10〕,出。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注释】
〔1〕摈者出请:案宾问名后亦出庙门,故摈者又出请。
〔2〕宾告事毕:案宾告事毕,即欲离去,而为摈者所挽留,因为女家主人将醴宾。
〔3〕醴宾:即向宾行醴礼。
〔4〕彻几、改筵:案向所设几筵皆为神,下面将醴宾,为人,故须彻而改之。
〔5〕主人拂几,授校:拂,拭。拂几,谓主人左手执几,用右手衣袖向外拂拭三下,以去尘示新,以表对宾的尊重。校,几足。
〔6〕坐左:坐,此指席。左,席面朝南,以东为左也。
〔7〕筵前西北面:筵前,宾席的南边。西北面,案此时宾在西阶上,故主人执觯西北面以待宾,表示一种请宾进前受觯的意向。
〔8〕取脯:这是表示珍贵主人的赐予,将带回去向主人报告。
〔9〕主人辞:这是主人表示谦虚,说一些“礼薄,不值得珍贵”之类的话。
〔10〕人:使者的随从。
【翻译】
摈者出庙门请问宾还有什么事,宾告诉他事已完毕。摈者入内向主人报告,然后出来请宾接受醴礼。宾推辞了一下,就答应了。主人命赞者彻下供神凭依的几,同时另换一领席,改变方向,使席的首端朝东铺设,又在东房中独设一醴。主人到庙门外迎接宾,进庙后与宾行揖、让之礼,都和纳采时一样,然后升阶上堂。主人在东阶上面朝北行再拜礼。宾在西阶上面朝北回礼答拜。主人拂去几上的灰尘,两手握着几的中间,把几足的一端授给宾,授毕行拜送礼。宾手中拿着几避让着主人的拜礼,然后面朝北把几放在坐席的左端,再回到西阶上回礼答拜。赞者在东房中用觯酌醴,在觯上加放一只角柶,使柶的大端朝前,送出房来。主人从赞者手中接过觯,使觯上的柶柄朝前,然后来到宾席前面朝西北以等待授给宾。宾先在西阶上行拜受礼,然后进到席前受醴,再回到西阶上原位。主人回到阼阶上行拜送礼。赞者进脯醢到宾席前。宾就席而坐,左手拿觯,右手取脯醢祭先人,又用柶舀取醴祭先人三次,然后回到西阶上面朝北坐下,尝一尝醴,把柶插入觯中,起身,又坐下,把觯放在地上,于是行拜礼向主人致谢。主人回礼答拜。宾就席,把觯放在脯醢的左边,下席,在席的南边面朝北而坐,取脯。主人说了一番谦虚的话。宾下堂,把脯交给自己的随从,出大门。主人送宾到大门外,向宾行再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