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是儒家礼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不仅对于研究儒家的礼学,而且对于研究古人的思想、生活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等,都有重要意义。全书共十七篇,在唐朝以前被尊为“礼经”,内容涉及士冠、士昏、士相见、乡饮酒、乡射、燕礼、聘礼、觐礼、丧礼等,是中国最早最全面的关于政治社会生活礼仪的典籍,涉及上古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先秦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的基础核心经典。
【原文】
问名曰:“某既受命〔1〕,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2〕?”对曰:“吾子有命〔3〕,且以备数而择之〔4〕。某不敢辞〔5〕。”
【注释】
〔1〕某既受命:某,男父名。受命,男父的谦辞。下“贶命”、“嘉命”、“赐命”等义同。此处指前纳采为女家主人所接受。
〔2〕谁氏:这是问女名的一种谦虚委婉的说法,含有不敢高攀而一定要娶该主人之女的意思。
〔3〕吾子有命:吾子,指使者。有命,谓问名。
〔4〕且以备数而择之:这是女父的谦辞,意谓己女不过备数供选择而已。
〔5〕某:女父名。
【翻译】
男家使者向女父问女名时致辞说:“某既已承蒙您接受采礼,还将对女名进行占卜,因此冒昧地向您请问女名叫什么?”女父回答说:“您既已下达了命令,那就姑且用某之女备数以供选择,某不敢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