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陈袭事于房中〔1〕,西领,南上,不〔2〕。明衣裳用布〔3〕。鬠笄用桑〔4〕,长四寸,
中〔5〕。布巾环幅不凿〔6〕。掩练帛广终幅〔7〕,长五尺,析其末〔8〕。瑱用白纩〔9〕。幎目用缁〔10〕,方尺二寸,
里,著〔11〕,组后〔12〕。握手用玄〔13〕,
里,长尺二寸,广五寸,牢中旁寸〔14〕,著,组系〔15〕。决用正王棘若
棘〔16〕。组系〔17〕,纩极二〔18〕。冒缁质〔19〕,长与手齐;
杀掩足。爵弁服纯衣〔20〕,皮弁服,褖衣〔21〕,缁带,
,竹笏〔22〕。夏葛屦,冬白屦〔23〕,皆
缁
纯,组綦系于踵〔24〕。庶襚继陈〔25〕,不用。
【注释】
〔1〕陈袭事:袭事,谓衣服。案为死人穿衣叫做袭,故陈放死人之衣叫做陈袭事。
〔2〕南上,不:案因丧事匆遽,衣服的陈放,以做好的先后为序,先成者就陈放在南边上位。
,音zhēng,同“
”,屈。不
,是说衣服从南向北而陈,到北头就陈放完,不再从北头屈而南陈。
〔3〕明衣裳:是死者生前斋戒时所穿的一种洁净的内衣。
〔4〕鬠:音kuò,同“髺”,谓束发为髻,这是一种为死者束的丧髻。
〔5〕中:
,音yōu,发笄中央较阔的部分。
〔6〕布巾环幅不凿:布巾,是为死者饭含时用以覆死者之面的巾。环幅,谓长宽相等。不凿,谓不在巾上当死者口处开孔。
〔7〕掩练帛:掩,是为死者裹头用的帛。练帛,经过煮练的熟帛。
〔8〕析其末:即将掩帛的末端从中撕开为二,以便结于颐下。
〔9〕瑱用白纩:瑱,音tiàn,又名充耳、塞耳,为死者塞耳所用。士活着时瑱用象骨制成,死后则用纩,即新丝绵。
〔10〕幎目:幎,覆。幎目,帛制,为死者覆面所用。
〔11〕著:谓充之以絮。
〔12〕组后:组,丝带。案幎目的四角缀有丝带,可系结于死者的后项,这丝带就叫组后。
〔13〕握手:帛制,长方形,为死者缠手所用。
〔14〕牢中旁寸:这是说在握的中央部分,两旁各削窄一寸,握手宽五寸,牢处则为三寸,缠手时,除拇指外的四指便置于牢处。
〔15〕著,组系:谓以絮充入玄表里之中,而以组系结之。
〔16〕决用正王棘若棘:决,射箭时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的套子。
,音zhái。王棘、
棘皆木名。案生时决用象骨制成,死则用木,异于生时。
〔17〕组系:将结于掔(腕)的丝带。
〔18〕纩极二:极,指套,著于右手指,射箭放玄时保护手指所用。案生时三极,食指、中指、无名指各一,用红色熟牛皮做成。此仅二,以纩为之,与生时异。
〔19〕冒:包裹尸体的布套,分为两截:其上体叫质,下体叫杀。
〔20〕爵弁服纯衣:这是死者生前配合戴爵弁所穿的服装。案此及下文所云皮弁服、褖衣等,皆陈于东房。
〔21〕褖衣:是一种有赤色镶边的黑色衣裳,是加在袍上的罩衣。
〔22〕笏:是用竹制的笏版。
〔23〕白屦:即皮屦。
〔24〕组綦系于踵:綦,犹今鞋带。踵,脚后跟,这里是指屦的后跟处。
〔25〕庶襚:庶,众。这是指亲者及庶兄弟朋友所赠之襚。
【翻译】
在东房中陈放袭尸所用衣服等物。衣服陈放时使衣领朝西,先做好的衣服放在南边上位,从南依次向北直到把衣服陈放完,不再从北折向南陈。明衣裳用布做成。插丧髻的笄用桑木做成,长四寸,笄的形状是中间阔而两头窄。为死者饭含时用以覆面的布巾二尺二寸见方,上面不开孔。为死者裹头用的掩是用练帛做的,宽二尺,长五尺,末端撕开成两条。为死者塞耳的瑱是用白色新丝绵做的。为死者覆面用的幎目表层是黑色的,方一尺二寸,里层是赤色的,表里之间填以棉絮,四角系有丝带。为死者包手用的握手黑表里,长一尺二寸,宽五寸,中央部分的两旁向内收一寸,表里之间填以棉絮,握手上缀有丝带。将套在死者右手拇指上的决用材质优良的王棘或
棘做成,决上系有丝带。还有两个用新丝绵做的指套。包裹尸身用的冒,上身叫做质,是黑色的,长与死者的手齐;下身叫做杀,是赤色的,其长可以掩住死者的脚。东房中还陈放有爵弁服的纯衣和
裳,皮弁服,黑色而镶有赤边的褖衣,缁带,赤黄色的蔽膝,竹笏等等。如果是夏天,死者就穿葛屦,冬天就穿皮屦,不管是葛屦还是皮屦,屦上的
、
、纯都是黑色的,在屦的后跟处还缀有系屦的丝带。众人为死者所赠的衣都相继陈放在东房中,只陈而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