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重,木刊凿之〔1〕,甸人置重于中庭,参分庭一在南。夏祝鬻余饭〔2〕,用二鬲于西墙下〔3〕。幂用疏布久之〔4〕,系用靲县于重〔5〕。幂用苇席〔6〕,北面,左衽。带用靲贺之,结于后〔7〕。祝取铭置于重〔8〕。
【注释】
〔1〕重,木刊凿之:重,悬物之木。刊,砍削。凿,在木上凿孔。
〔2〕鬻余饭:这是说用饭含所余下的米煮鬻。鬻即粥。
〔3〕用二鬲于西墙下:案西墙下垒有垼,故于西墙下煮之。
〔4〕幂用疏布久之:幂,覆,义同鼏。久,在此是盖、塞之义。
〔5〕系用靲县于重:靲,音qín,竹篾。重,此又一重,专为悬鬲而设,位在西墙下。
〔6〕幂用苇席:这是用苇席覆重和二鬲。此所谓覆重,是将席圈成上口小而下口大如喇叭形,从四周围而覆之。
〔7〕带用靲贺之,结于后:谓用靲横束席之中央如带。贺,加,谓累加之,即用靲从南向北,又从北向南而结之。
〔8〕祝取铭置于重:祝,此为周祝。案此时铭尚未用,故取而暂置于设重处。
【翻译】
重是用木砍削后在上面凿孔做成的。甸人把重放置在当庭东西之中、将庭南北三分而当庭南三分之一处。夏祝把饭含所剩下的米盛在两只鬲中,到西墙下垒灶处去煮粥。粥煮好后,鬲口上用疏布覆盖,用竹篾系住悬挂在另一重上。用苇席把重和鬲圈起来,席的两端在北边交接,而将席的右端加在左端上面,就像衣襟向左开一样。用靲做带,将席圈束住,重复束两道而在南边打结。祝把西阶上的铭取来放置在庭中设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