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

《仪礼》是儒家礼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不仅对于研究儒家的礼学,而且对于研究古人的思想、生活和伦理道德观念等等,都有重要意义。全书共十七篇,在唐朝以前被尊为“礼经”,内容涉及士冠、士昏、士相见、乡饮酒、乡射、燕礼、聘礼、觐礼、丧礼等,是中国最早最全面的关于政治社会生活礼仪的典籍,涉及上古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先秦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的基础核心经典。
君若有赐焉,则视敛。既布衣,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还入门右,北面,及众主人袒。巫止于庙门外,祝代之。小臣二人执戈先,二人后。君释采,入门。主人辟。君升自阼阶,西乡。祝负墉,南面。主人中庭。君哭。主人哭拜稽颡,成踊,出。君命反行事,主人复位。君升主人。主人西楹东,北面。升公卿大夫,继主人,东上。乃敛。卒,公卿大夫逆降,复位。主人降,出。君反主人。主人中庭。君坐,抚当心。主人拜稽颡,成踊,出。君反之,复初位。众主人辟于东壁,南面。君降,西乡命主人冯尸。主人升自西阶,由足,西面冯尸,不当君所,踊。主妇东面冯,亦如之。奉尸敛于棺,乃盖。主人降,出。君反之。入门左,视涂。君升即位。众主人复位。卒涂,主人出。君命之反奠。入门右,乃奠,升自西阶。君要节而踊。主人从踊。卒奠,主人出。哭者止。君出门,庙中哭。主人不哭,辟。君式之。贰车毕乘。主人哭拜送。袭,入即位。众主人袭。拜大夫之后至者,成踊。宾出,主人拜送。

【原文】

君若有赐焉,则视敛〔1〕。既布衣〔2〕,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还入门右,北面,及众主人袒。巫止于庙门外〔3〕,祝代之〔4〕。小臣二人执戈先〔5〕,二人后。君释采〔6〕,入门。主人辟〔7〕。君升自阼阶,西乡。祝负墉〔8〕,南面。主人中庭。君哭。主人哭拜稽颡,成踊,出〔9〕。君命反行事〔10〕,主人复位。君升主人。主人西楹东,北面。升公卿大夫,继主人,东上。乃敛。卒,公卿大夫逆降,复位。主人降,出。君反主人。主人中庭。君坐,抚当心。主人拜稽颡,成踊,出。君反之,复初位。众主人辟于东壁,南面。君降,西乡命主人冯尸。主人升自西阶,由足,西面冯尸,不当君所〔11〕,踊。主妇东面冯,亦如之。奉尸敛于棺,乃盖。主人降,出。君反之。入门左,视涂。君升即位。众主人复位。卒涂,主人出。君命之反奠。入门右,乃奠,升自西阶。君要节而踊〔12〕。主人从踊。卒奠,主人出。哭者止〔13〕。君出门,庙中哭。主人不哭,辟。君式之〔14〕。贰车毕乘〔15〕。主人哭拜送。袭,入即位。众主人袭。拜大夫之后至者〔16〕,成踊。宾出,主人拜送。

【注释】

〔1〕君若有赐焉,则视敛:有赐,有恩惠。敛,大敛。案君亲临视大敛即为加赐之恩惠。

〔2〕布衣:谓商祝放置大敛所用衣衾等。

〔3〕巫止于庙门外:巫,男巫,诸侯的男巫由下士充任。案此巫及下祝和小臣都是随君前来的。庙,即寝,亦即殡宫。

〔4〕祝代之:祝,这是丧祝,为诸侯掌神事者,用中士充任。代之,据胡培翚说,是代巫为君做前导。

〔5〕小臣二人执戈先:小臣,是君的随身卫士。

〔6〕君释采:采,通“菜”。这是祝为君释菜,为礼门神。

〔7〕主人辟:这是主人不敢以凶服(即丧服)近君。

〔8〕墉:谓东房之墙。

〔9〕出:谓主人出俟于门外。

〔10〕行事:行大敛事。

〔11〕君所:谓尸身君所抚处。

〔12〕君要节而踊:要,犹会,谓会遇当踊之节而踊。案当踊之节有二:一为执奠始升阶时,二为奠毕执奠者由重南而东时。

〔13〕哭者止:案因君将出,故皆止哭,不敢喧哗,这是尊君的表示。

〔14〕式:谓在车上行式礼。古人立乘,小俯身以示敬谓之式。

〔15〕贰车:是君的副车,副车的多少,与诸侯的命数(即级别)同。当诸侯外出时,即由异姓之士乘副车在后相随。

〔16〕大夫之后至者:这是指在君之后到来的大夫。

【翻译】

君如果加赐恩惠予士,就亲临士的大敛之礼。在商祝把大敛用的衣服等布放好之后,君到来。主人到大门外迎接君,见到君车的马头时不哭,就立即转身,从门的右侧进入庙中,在门东面朝北而立,并和众主人一起袒露左臂。随君而来的巫留在庙门外,由祝代巫为君做前导。小臣二人执戈在君前,二人执戈在君后。祝为君把菜放置在庙门口以祭门神,然后君入门。这时主人要更向东移以避君。君从阼阶升堂,在东序南端面朝西而立。祝升堂后背靠东房之墙,面朝南而立。主人从门东向北进到中庭处。君哭。主人也哭,以头触地向君行拜礼,并成三踊之礼,然后出庙门。君命主人返回行大敛事,于是主人回到中庭之位。君命主人升堂。于是主人升堂,在西楹东边面朝北而立。公卿大夫也升堂,接在主人的西边而立,以靠近主人的一边即东边为上位。于是开始大敛。大敛毕,公卿大夫按照与升堂时相反的次序下堂,回到原位。主人下堂,出庙门。君命主人返回。于是主人又返回到中庭。君在尸的东边坐下,用手按抚一下尸的当心处以示凭尸。主人以头触地行拜礼,并成三踊之礼,然后出庙门。君命主人返回,于是主人又回到当初在门东之位。众主人则从原位避开到东墙前,面朝南而立。君下堂,面朝西命主人凭尸。于是主人从西阶升堂,从尸足的北边转到尸的东边,面朝西凭尸而踊,但不能凭君按抚过的地方。主妇在尸的西边面朝东凭尸而踊,也同主人一样。接着由士抬尸、主人和众主人以及妇人们捧着尸放进棺里,盖上棺盖。主人下堂,出庙。君命主人返回。于是主人从门的左侧入门,察看封涂棺柩。这时君升堂就位。众主人也回到阼阶下原位。棺柩封涂完毕,主人出庙。君命主人返回来设奠。于是主人从庙门右侧入庙,开始设奠,拿奠物的祝和执事都从西阶升堂。君遇到应当踊的时候就踊。主人也跟从君而踊。设奠完毕,主人出庙。这时大家停哭。君出庙门,庙中哭声又起。主人不哭,君出庙时要避让。君在车上向主人行式礼。君的随从副车也都乘坐完毕。主人哭着拜送。君走后,主人穿好左臂的衣袖,入庙在阼阶下就位。众主人也都穿好左臂的衣袖。主人向后来的大夫行拜礼,并成三踊之礼。这时宾退出,主人到庙门外拜送宾。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