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若尝为臣者〔1〕,则礼辞其挚,曰:“某也辞不得命,不敢固辞。”宾入奠挚〔2〕,再拜。主人答壹拜。宾出,使摈者还其挚于门外,曰:“某也使某还挚〔3〕。”宾对曰:“某也既得见矣,敢辞〔4〕。”摈者对曰:“某也命某:‘某非敢为仪也。’敢以请。”宾对曰:“某也夫子之贱私〔5〕,不足以践礼〔6〕,敢固辞。”摈者对曰:“某也使某:‘不敢为仪也。’固以请。”宾对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从!”再拜受。
【注释】
〔1〕尝为臣者:谓以前为家臣而今为公士者。
〔2〕宾入奠挚:案大夫位尊,士不敢亲授。
〔3〕某也使某:上“某”,大夫名。下“某”,摈者名。
〔4〕敢辞:辞大夫还其挚。
〔5〕某也夫子之贱私:某,宾名。夫子,是对主人(即大夫)的尊称。贱私,家臣自卑谦之称。
〔6〕践礼:行礼。
【翻译】
如果曾经做过某大夫家臣的人而现在做了士,又去拜见某大夫,该大夫对于该士所赠送的挚,应先推辞一下,然后收下,说:“某推辞而得不到允许,不敢再推辞了。”宾进门后要把挚摆在地上,然后行再拜礼。主人回礼,拜一拜。宾退出大门后,主人要派摈者到门外去把挚还给宾,说:“某派某来把挚还给您。”宾回答说:“某已经得见您家主人了,对于您来还挚,不敢不推辞。”摈者回答说:“某命某还挚时说:‘某不是表面上做做样子的。’因此不敢不请您收回挚。”宾回答说:“某是夫子的家臣,不敢当宾客之礼,不得不再次推辞。”摈者回答说:“某派某还挚时交代说:‘不敢只是表面上做做样子。’因此再次请您收回挚。”宾回答说:“某一再推辞而得不到允许,敢不从命!”于是行再拜礼,接受了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