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厥明夕〔1〕,陈鼎于门外,北面,北上,有鼏。棜在其南,南顺,实兽于其上〔2〕,东首。牲在其西〔3〕,北首、东足。洗设于阼阶东南,壶禁在东序〔4〕。豆、笾、铏在东房,南上。几、席、两敦在西堂。主人及子姓、兄弟即位于门东如初。宾及众宾即位于门西,东面,北上。宗人、祝立于宾西北,东面,南上。主人再拜,宾答再拜。三拜众宾,众宾答再拜。主人揖,入。兄弟从,宾及众宾从,即位于堂下,如外位。宗人升自西阶,视壶濯,及豆、笾,反降,东北面告濯具。宾出,主人出,皆复外位。宗人视牲,告充。雍正作豕〔5〕。宗人举兽尾告备〔6〕,举鼎鼏告絜。请期。曰:“羹饪。”告事毕。宾出,主人拜送。
【注释】
〔1〕厥明夕:谓宿宾之明日。
〔2〕兽:谓兔腊。
〔3〕牲:即豕,见下文。
〔4〕东序:东,原误作“西”。
〔5〕雍正作豕:雍正,是士的私臣,雍人之长,雍人是为士掌宰割者。作,谓使豕动作,以便观察是否有疾病。
〔6〕举兽尾告备:兽谓兔腊,即风干的全兔。备,谓兽体完备无损。
【翻译】
招请宾的第二天黄昏时候,在庙门外陈放鼎,鼎面朝北,以北边为上位,鼎上有茅草覆盖。棜放在鼎的南边,是南北方向纵放,兔腊放在棜上,使头朝东。一头猪放在棜的西边,使猪头朝北、脚朝东而卧。洗设在阼阶的东南边。壶放在禁上,禁放在东序前。放有壶。豆、笾和放在东房中,以南边为上位。几、席和两只敦放在西堂。主人及所祭者的子孙、兄弟们在庙门外东边就位,如同筮日时一样。宾及众宾在庙门外西边就位,面朝东而立,以北边为上位。宗人和祝站在宾的西北边,面朝东,以南边为上位。主人向宾行再拜礼,宾回再拜礼。主人又向众宾拜了三拜,众宾向主人回再拜礼。主人揖请大家入庙,然后自己先入。兄弟们跟从主人而入,宾和众宾也跟从着入庙,大家都在堂下就位,如同在庙门外一样。宗人从西阶升堂,察看壶、敦、
等洗涤干净了没有,以及豆、笾等都准备齐全了没有,然后转身下堂,在西阶下面朝东北向主人报告:该洗涤的都洗涤干净了,该准备的都准备齐全了。于是宾出庙,主人也出庙,又都回到门外原来的位置。宗人察看猪,然后向主人报告猪很肥。在宗人察看猪的时候,雍正鞭打着猪,使猪翻动,以便宗人察看。宗人又抓住尾巴把兔腊举起来向主人报告兔体完好无损,接着又拿起覆盖鼎的茅草向主人报告鼎也洗涤得很干净。宗人向主人请示举行祭礼的时间。主人回答说:“明天天亮牲肉煮熟的时候。”最后,宗人向主人报告视涤和视牲的事情完毕。宾出大门,主人拜送。